2025年全国两会之生物医药领域关键话题整理
前言
2025年3月4日,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。各位医疗行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创新药研发、医疗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药品上市、医疗健康可信数据空间建设、国际化与资本支持等多方面发展的相关话题,参与的代表委员们也就核心内容带来一些可行性建议,希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产业升级。
“创新药研发与全链条政策支持、医疗器械创新与高端化、AI人工智能与医疗深度融合、医械市场政策优化、药品上市管理优化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强化、医疗健康可信数据空间建设、国际化与资本支持、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以及特殊领域等”这几个方面内容进行整理如下:
一、创新药研发与全链条政策支持
关键词:创新药、生物制造、外资准入
1.创新药支持:
- 创新药研发:聚焦源头创新、发挥协同效应,加快从“仿制跟随”向“自主创新”转型。
- 创新药目录:优先审评、税收减免、研发补贴。
- 定价机制改革:允许基于临床价值自主定价,探索商保与医保衔接支付。
- 完善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,探索多元医保支付方式,支持干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发展。
2.生物制造与前沿技术:
3.国际化布局:
- 优化外资准入政策,推动国产创新药出海(如盐酸恩沙替尼美国获批)。
代表建议
丁列明(贝达药业董事长):建议激活产业集群“磁场效应”,发挥产业创新“协同效应”,提出专项支持协同创新,强化政府基金与产业资本协作,鼓励企业并购。
朱同玉(复旦大学副院长):建立创新相匹配的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,建议对国产创新药的保护周期进一步延长,加强对国产创新药的保护,以确保其研发成本的回收。
孙飘扬(恒瑞医药董事长):建议布局基因治疗、mRNA等新赛道,攻克退行性疾病和罕见病难题。
二、医疗器械创新与高端化
关键词:创新驱动、新质生产力、产学研协同
1.核心内容:
- 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研发,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,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。
- 强化政策支持,如产业转化专项基金和人才双向流动机制。
- 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研发,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,推动“新质生产力”发展。
- 强调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通过政策扶持(如产业转化专项基金)和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产、学、研深度融合
代表建议
袁玉宇(迈普医学董事长):建议加强产学研协同,优化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衔接。
杨建成(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):呼吁持续鼓励高端医疗装备创新,保障国家科技实力。
樊振(天方药业副总经理):建议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研发项目,实现国产替代。
三、AI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
关键词:AI+医疗、临床决策支持、精准诊疗、临床数据共享
1.核心内容:
- AI技术应用于医疗数据处理、临床诊断(如“AI心医生”CardioMind大模型)、药物研发(DeepSeek提升效率30%)等领域,推动医院智能化转型
- 开放医疗机构临床数据,助力企业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
- 目标:推动医院从“信息化”向“智能化”转型,降低误诊漏诊风险,实现精准医疗和手术零风险愿景。
代表建议
刘连新(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):建议加速AI技术融入基层医疗场景,提升诊疗效率。
葛均波(中科院院士):提出通过AI大模型优化心血管疾病诊断,推动医疗智能化发展。
樊振(天方药业副总经理):提出推动临床数据转化为“创新资源”,缩短新药研发周期。
于旭波(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):建议加强顶层设计,推动跨机构数据互联互通
曹鹏(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):提出组建“中国医疗AI出海联盟”,推广AI数字医生模式。
四、医械市场政策优化
关键词:畅通进院通道、药品集采优化、医保改革
1.核心内容:
- 畅通进院通道:破除机制阻碍,为创新医疗产品进入医院开辟绿色通道。
- 优化药品集采:强化质量评估与监管,适度提升创新医疗产品医保报销额度,保障群众用药安全。
代表建议
敖虎山(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副会长):调整医院考核机制,支持创新产品商业化。
王威东(荣昌生物董事长):呼吁深化医保国谈定价机制,倾斜支持“真创新”药品。
五、药品上市管理
关键词:市场准入优化、药品上市后监管、药效监管、集采药品
1.核心内容:
- 简化创新产品临床应用审批流程,加速创新成果落地
- 仿制药上市后,企业可能对药品原料、辅料、生产工艺等进行变更,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与原研药生物等效性不符。
- 当前监管体系存在漏洞,需加强药品上市后全周期监管,优化集采药品成本核算,保障企业合理利润空间,以持续提升药品质量。
代表建议
陈松蹊(中国科学院院士):建议加强药品上市后监管,推进药品再评价工作。给集采药品企业适度利润空间。
朱涛(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):建议优化市场准入机制,缩短产品上市周期。
安康(华兰生物董事长):呼吁优化生物药集采制度,支持企业创新投入。
六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强化
关键词:健康优先战略、分级诊疗、基层医疗
1.核心内容:
- 实施“健康优先发展战略”,促进医疗、医保、医药协同发展。
- 提高财政补助:居民医保人均补助再增30元,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5元。
- 推动分级诊疗,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,鼓励社会办医,放宽诊所检验限制,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技能培训。
代表建议
耿福能(好医生集团董事长):建议放宽诊所检验限制,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
七、医疗健康可信数据空间建设
关键词:数据孤岛、隐私安全、区块链技术
1.核心内容:
- 采用隐私计算、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统一数据共享规则,解决医疗数据标准化和安全流通问题。
- 推动跨机构数据互联互通,支撑健康中国战略实施
代表建议
于旭波(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):建议加强顶层设计,推动跨机构数据互联互通。
武明花(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):建立健全合规、高效的省级医疗数据中心。
敖虎山(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副会长):呼吁医院向企业开放真实世界数据,优化研发方向。
八、国际化与资本支持
关键词:药械出海、资本热度、国际认证
1.核心内容:
- 推动创新药国际化布局,优化药品带量采购政策,便利创新药上市。
- 创新药ETF规模突破120亿元,资本市场信心回升。
代表建议
陈保华(华海药业总裁):建议增设药品专利“出口豁免”条款,加速中国药企国际化进程。
九、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
关键词:基础研究、中医药现代化、人才流动、梯度扶持体系
1.核心内容:
- 构建“基础研究-应用研究-产业转化”扶持体系,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自主知识产权建设
- 加强基础研究投入,聚焦细胞治疗、基因治疗等未满足临床需求。
- 支持中医药通过FDA植物药途径申报,建设综合改革示范区
- AI与药物研发深度融合,缩短研发周期(如“人工智能+医疗”计划)。
- 聚焦细胞治疗、基因治疗等未满足临床需求,推动国产替代向国际化竞争升级。
- 破解“高投入、低成功率”困境,加强监管(如生殖毒性药品清单),推动中医药现代化。
代表建议
龚卫娟(全国政协委员):提议制定生殖毒性药品清单,强化用药安全监管。
张伯礼(中国工程院院士):呼吁推动中医药智能化生产与国际化认证。
韩峰(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):建议加强医药类高校技术转移团队建设,打通科研与产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耿福能(好医生集团董事长):呼吁加强政策引导,提升企业创新能力。
司富春(河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):建立中医药产学研‘资源库’打造‘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转化+科技金融+人才支持’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。
吴相君(以岭药业董事长):建议建立中医药数据平台,推动数智技术与服务融合,培育复合型人才。
十、特殊领域关注
关键词:儿童罕见病、专利保护、国际合作
1.核心内容:
- 我国罕见病患者超2000万,需加大儿童罕见病药物研发支持,延长专利保护期。
- 加强国际合作,引进先进技术,缩短新药上市时间。
- 围绕加强儿童罕见病早期筛查与早诊早治。
代表建议
李秋(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):建议出台税收优惠,优化审评审批流程。
彭军(齐鲁医院副院长):建议提高儿童医保报销比例,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筛查培训。
耿福能(好医生集团董事长):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建设,
张学(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):建议加强“惠民保”对罕见病的保障,设立专项基金。
王雪静(咸宁市中心医院代表):呼吁建立罕见病用药专项保障基金,优化门诊报销政策。
总结:2025年两会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驱动、技术融合(AI、数据)、政策优化及国际化布局,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、强化基层医疗、破解数据孤岛等举措,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,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。
![]() |